調和街現內陸湖 將改善排水

 

調和街淹水交通一度中斷,民眾憂心山上是堰塞湖,市長謝國樑澄清是內陸湖。(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基隆市中正區調和街十一日晚,發生泥水溢流路面,交通一度中斷,民眾發現山上出現疑似「堰塞湖」,憂心成為不定時炸彈。市長謝國樑十三日澄清,調和街上方窪地面積只有七百平方公尺,是蓄積已久的內陸湖,與花蓮的堰塞湖,兩者差了二千倍,將請水保技術團隊研議改善,並向國土署爭取二千七百多萬元,加強調和街側溝排水改善。

十三日下午會勘後,判斷林相完整未經開發,且水量能順暢排出,沒有安全疑慮,不必再以工程手段介入,會持續觀察。

基隆市十一日下了三百毫米雨量,中正區往萬瑞快速聯絡道調和街路面,十一日晚淹水,部分車輛怕熄火不敢通過,交通一度中斷,民眾發現距調和街上方約二百八十公尺處有疑似「堰塞湖」,雨勢過大溢流造成調和街淹水。

海大助理教授陳銘仁解釋,內陸湖是指地表上由降雨、地下湧泉等水源匯集而成的湖泊,即使在山區,也可能在凹地形成。例如基隆調和街附近山區的湖泊,就有可能是先前形成的內陸湖泊,在強降雨時因水量溢出而淹水。

謝國樑說,從空照圖研判,調和街上方的湖面積大約七百平方公尺,屬蓄積已久的內陸湖,與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一百三十七萬平方公尺相較,差了二千倍;且周邊住宅都比湖高,不至於危及周邊住宅,但市府會召集水保技術服務團和議員等勘查,研究改善方案。

調和街淹水交通一度中斷,民眾憂心山上是堰塞湖,市長謝國樑澄清是內陸湖。(記者王慕慈攝)

此外,調和街沉砂池排水不及、溢淹至路面,工務處十一日晚緊急開口,完成臨時導排水,現階段續進行兩段排水溝及豎井增設工程。維德醫院下方,同樣有邊坡排水溢流未進入調和大排狀況,環保局當天臨時導排水設施。

工務處長簡翊哲表示,後續將改善調和街側向進水口收水效果有限及路面水收水不及狀況。市府已向國土署報告,後續爭取經費共二千七百七十五萬元,採用新設側溝三段,長度七百八十公尺,導排至調和大排。上游沉沙池採加大管涵的出口排水量,導排至調和大排。

航運船期表

式邦船務20251113

式邦船務20251113

外匯匯率表20251113

外匯匯率表20251113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