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發布全球連結追蹤報告亞太貿易航線領先全球

DHL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DHL發布《全球連結追蹤報告》2025特別版指出,亞太地區在關稅壓力升高之際強化其全球貿易角色,全球貿易逆勢成長亞太貿易航線領先全球。(附圖由DHL提供)

DHL表示,儘管全球經貿環境持續帶來挑戰,亞太地區在強化全球貿易韌性的角色更加關鍵。DHL 與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於本月中共同發布《DHL全球連結追蹤報告》2025年特別版,這是首份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的貿易政策變動下,國際貿易與跨國投資反應的系統性評估報告。

DHL 國際快遞亞太區執行長李植興表示,亞太地區展現出卓越的靈活布局,最新數據顯示,儘管全球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亞太區域內合作仍持續深化。從東協在吸納貿易流量中的關鍵角色,到亞太各國間貿易往來緊密,都顯示亞太區企業的敏捷與前瞻思維。DHL 具備綿密的運輸網絡及佈局,將持續協助客戶因應國際貿易變化,提升在關鍵市場的服務量能。

根據《DHL全球連結追蹤報告》數據,2025年上半年國際貿易成長速度創下2010年以來新高(不含疫情後反彈期)。2025年初美國進口激增,主因買家提前採購以避開即將調漲的關稅。即使在採購潮結束後,全球貿易量仍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在全球前100大貿易航線中,成長最快的10條航線中有六條為亞洲經濟體,凸顯亞太地區在推動全球貿易動能中的關鍵地位。同時,在前50大貿易國中,香港、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皆名列貿易價值成長前10名,顯示亞太地區在跨國貿易供應鏈中的韌性與影響力。

亞太區內貿易持續深化,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內部貿易比重由55%提升至56%。在全球50大貿易國中,貿易平均距離縮短幅度最大的國家依序為泰國(縮短79公里)、中國(縮短76公里)、新加坡(縮短71公里)及香港(縮短61公里)。此現象反映出亞洲經濟體積極將貿易重心轉向區域內夥伴,以維持成長動能,同時也強化基礎設施與網絡,提升跨境貿易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成為中國出口主要增長市場,儘管2025年前八個月中國對美出口下滑15%,但對東協出口卻上升15%,完全抵消美國市場的減幅。東協已成為中國出口的重要增長引擎,展現其在中國貿易版圖中的戰略地位。其中以越南、泰國及印度對中國出口貢獻增幅最大;相對地,美國、俄羅斯、韓國、巴西及墨西哥的占比則下降。

《DHL 全球連結追蹤報告》(DHL Global Connectedness Tracker) 是摘要報告與互動式平台,定期提供全球化與國際貿易的最新洞察。此報告作為自 2011 年起定期發布的《DHL 全球連結報告》(DHL Global Connectedness Report)的重要延伸,蒐集並分析超過 25 個公私部門及學術機構的資料來源,包括超過 2,000 萬筆有關貿易、資本、資訊與人員跨國流動的數據。透過線上互動式圖表,使用者可輕鬆探索不同地區、地緣政治陣營及各國的全球化趨勢,並可下載數據與圖表以供離線分析。

該報告由 DHL 委託製作,由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 Steven A. Altman 教授與 Caroline R. Bastian 撰寫。完整的《DHL 全球連結追蹤報告》及更多相關資源可於 dhl.com/globalconnectedness 查閱。

航運船期表

運達航運2025.11.03

運達航運2025.11.03

中聯航運2025.11.03

中聯航運2025.11.03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