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樣出口需求增長帶動大陸港口貨量上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統計分析指出,“新三樣”出口需求增長帶動港口輸送量的上升,成為上海、寧波舟山、深圳、煙臺等主要港口貨量增長一大因素。

據稱,一至八月中國大陸“新三樣”出口達1078.0億美元,比去(2024)年同期增長16.3%,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均呈高速增長,其中八月份電動載人汽車出口數量計35.9萬輛增長83.4%。

中共交通運輸部統計,今年一至八月中國大陸主要港口貨物量為120.3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4%,其中外貿貨量37.1億噸增長2.7%,貨櫃量2.34億TEU比去年同期增長6.3%。前八月大陸主要港口櫃量前十名依序是:上海3670萬TEU(+5.3%)、寧波舟山2864萬TEU(+9.6%)、深圳2357萬TEU(+7.8%)、青島2205萬TEU(+7.4%)、廣州1844萬TEU(+6.4%)、天津1671萬TEU(+3.2%)、廈門805萬TEU(+1%)、蘇州675萬TEU(+2.9%)、北部灣港641萬TEU(+10.1%)、日照488萬TEU(+10.1%)。此外,福州港已超過佛山,以245萬TEU領先佛山(244萬TEU)排名第16大港,但兩港比去年同期均為負成長,分別減少3.1%與4.1%。

整體貨物量比較,前八月大陸主要港口貨物量前十名為:寧波舟山9.58億噸(+2%)、上海5.83億噸(+1.3%)、唐山5.8億噸(+1.9%)、青島4.98 億噸(+2.4%)、廣州4.44億噸(+2.5%)、日照4.3億噸(+3.3%)、蘇州4.06億噸(+4.8%)、天津4.02億噸(+2.4%)、煙臺3.62億噸(+6.5%)、北部灣港3.21億噸(+8.3%)。基本上排名變動上海港超過唐山排名第二,南通港超過湛江和南京,排名第17大港。

今年以來,上海港首次在貨物量方面超過唐山,核心原因即在於其依託長三角強勁外貿動能與智慧化升級實現結構性增長,上海前八月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94兆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其中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出口激增,鋰電池出口增長112.1%,帶動貨櫃與散貨業務雙升。

統計指出,前八月深圳港新能源汽車出口超過15萬輛,比去年同期呈現翻倍,“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強勁,跨境電商快線加密進一步啟動外貿動能。同時依託“大灣區組合港”開通的43條航線及33條海鐵聯運線路,港口在粵港澳大灣區大陸九市全覆蓋,聯動西部腹地貨源集聚。除此之外,作為核心力量的鹽田港表現尤為突出,前八月櫃量達1059.3萬TEU年增長9.6%,並且八月單月櫃達152萬TEU,連續兩個月刷新開港以來最高紀錄。

航運船期表

環華國際運通02-2025.10.20

環華國際運通02-2025.10.20

萬海航運01-2025.10.20

萬海航運01-2025.10.20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