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幹線/長三角新三樣船載貨櫃水水中轉一櫃制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長江海事局與上海海事局在江西九江正式簽訂合作協定,象徵著長江幹線和長三角推行實施“新三樣”船載貨櫃危險貨物水水中轉“一櫃制”運輸,新能源汽車等貨物通過貨櫃出口“一次申報”“一櫃到底”。

消息指出,蕪湖港朱家橋港區碼頭搭載著出口波蘭的125個貨櫃375輛新能源汽車的“江海通189”輪發航開往上海,這是長江海事局與上海海事局實施“新三樣”貨物水水中轉“一櫃制”運輸模式後發航的首艘貨櫃船。(見圖)

據悉,該運輸模式將在涵蓋“新三樣”貨物基礎上,逐步擴展至其他包裝危險貨物,並在武漢、蕪湖先行試點的基礎上,推廣至長江幹線,形成以長江幹線為主軸、上海港為樞紐,聯動長江沿線港口,國內水路、國際海運無縫銜接的高效出口網路,為我國外貿出口注入更強動力。“一次申報”“一櫃到底”是指通過貨櫃運輸“新三樣”貨物時,將原來向始發港和中轉港分別申報,轉變為僅需向始發港申報。同時將貨物查驗前置到裝櫃環節,實施始發港和中轉港結果互認,減少重複申報、開櫃檢查,縮短出海週期,促進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據測算,“一櫃制”實施以後,貨櫃在港時間可縮短35%,每年為企業降低運輸成本超過億元。

近年來,沿江新能源汽車“原材料—電池—整車”完整產業鏈集群加速形成,並在電池技術、智慧駕駛等領域全球領先,依託規模化產能,零部件成本降低,性價比顯著高於傳統燃油車及海外競品。加之長江黃金通道低成本優勢,沿江港口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物流體系不斷完善,使新能源車訂單量暴增,也直接拉動了鋰電池的出口,“新三樣”貨物通過長江水路運輸需求日益增長。

為適應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產業高速發展,近年來,大陸海事部門還積極推動多式聯運發展,指導重慶、宜賓、武漢等地企業開闢南向出海通道,提高運輸效率。長江海事局、江蘇海事局積極與浙江、福建、廣西等沿海海事機構合作,共同打造水水聯運、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新三樣”出海“直通車”,實現跨區域監管統一標準、聯合查驗、離場免檢、資訊互通,並開闢“綠色視窗”,縮短行政審批時限,助力“新三樣”高效便捷出海。

據統計,今年以來通過長江幹線四川至江蘇段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貨物運輸增勢迅猛。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38.6萬輛,比去(2024)年同期激增167%;鋰電池貨櫃出口2.37萬TEU呈現110%倍增。

航運船期表

陽明海運01-2025.09.12

陽明海運01-2025.09.12

萬海航運02-2025.09.12

萬海航運02-2025.09.12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