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審計部日前公布基隆市一一三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基隆市政府重大建設計畫執行率偏低,部分計畫低於六成,顯示推動效能不足;對此,議長童子瑋表示,這樣的結論與他的觀察完全一致,凸顯市府缺乏長遠規劃,導致經費花了卻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童子瑋指出,監視器與感應燈的維護就是典型案例,相關經費過去由民政處負責,因缺乏專業人力,常見設備失修或閒置;後來雖轉由警察局統一管理,但近兩年市府又讓民政處重新編列預算,結果依舊沿用舊模式,造成設備無法有效列管,民眾甚至調不到監視影像;童子瑋強調,涉及公共安全的基礎設施,必須由警察局統籌管理,才能建立完整維護體系,避免陷入「每年花錢、卻年年重蹈覆轍」的惡性循環。
在文化建設部分,童子瑋指出,基隆市一一三年度雖編列四千五百六十萬元公共圖書館經費,實際執行僅二千七百三十萬元,執行率僅百分之五十九點八,我們的閱讀資源已經相對不足,議會也支持預算,但因為人力或期程延誤,進度停滯,市民無法及時享有圖書館服務,抱怨聲浪不斷。
童子瑋批評,市府許多政策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心態,看似不斷有計畫與預算,卻缺乏長期效益,審計部更直言「部分前年度已曾指摘事項,迄今未改善」這就是對市府態度的嚴正警告。
「公共建設的價值,在於能夠長期改善市民生活,而不是一次性的煙火工程」童子瑋希望市府能承擔責任,從根本思考長期治理的方向,並指出若政策只是一再補洞,不僅浪費經費,更會消耗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基隆需要的是一個有前瞻性、能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