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朝向航運金融貿易發展轉型推動人民幣計價及結算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香港港口業績持續滑落,惟香港政府正朝向航運金融貿易發展轉型及推動以人民幣計價及結算。

香港特區政府發布訊息稱,香港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的相關工作正穩步推進,並將在年內公佈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相關方案,以迎接香港貿易航運金融發展新契機。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指出,供應鏈的整合和貿易形態的重塑,為香港的貿易、航運、金融、專業服務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國際地緣局勢持續演變,美國關稅措施將繼續抑制環球貿易表現,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則可能困擾企業信心、投資和供應鏈。宏觀局勢及科技變革雖然為經濟前景帶來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卻也同時存在龐大機遇。

以出口貿易為例,在地緣政治和關稅戰正重塑國際貿易格局和供應鏈佈局的背景下,香港作為貨物的中轉港,最近幾個月的商品貿易均取得兩位數的增長,這一方面固然反映部分出口商或趕在關稅戰暫緩期間提前出貨,但另一方面亦折射出轉變中的國際貿易格局,特別是區域貿易合作深化帶來的機遇。

今年上半年,香港對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整體貨物出口增幅分別超過五成和三成,而從這兩個地方進口的貨值亦分別增長約七成和三成。東盟作為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其所佔香港貿易總額由2021年的12.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8%。

對於市場關注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建設,今年初香港加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全球倉庫和交割網路,和全球最活躍的金屬交易市場更緊密地連接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LME認可倉庫在香港設立,有助提升有色金屬配置的效率、降低相關物流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亦有助關鍵金屬資源在區內的穩定供應。一方面,這能把香港的國際自由港和零關稅優勢、清關高效順暢和物流網路通達全球等特點發揮得更好。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在港的貿易和交割活動,除了增加對相關航運服務的需求,亦帶動貿易融資、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沖和衍生工具等金融服務的發展。

長遠而言,香港將更具有利條件推動更多大宗商品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為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增添新動能,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作更積極貢獻。

自今年一月香港成為LME許可交付地點以來,在短短七個月時間內,八個獲批認可倉庫已全數投入營運;本(八)月初已有超過8000噸的LME註冊倉單,支持LME合約交割。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亦已成立專責小組,檢視與黃金金融交易相關的各個範疇,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包括支援實體的黃金交割將在年內公佈有關方案。對於要“出海”企業來說,香港是設立境外財資中心和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首選平臺。投資推廣署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已聯手建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機制,為希望通過香港“出海”的企業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年四月成立“The Cradle出海服務中心”,與中國大陸創科機構合作,為在港設立辦事處的大陸“出海”企業,提供研發支援、應用及技術評估,以及海外法規專業諮詢等服務。

航運船期表

長榮海運02-20250822

長榮海運02-20250822

天和船務20250822

天和船務20250822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