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為提升高屏地區醫療人員及相關專業人士在中毒急救與職業傷病處置方面的專業能力,屏東榮民總醫院4日舉辦「高屏區進階中毒急救教育訓練研討會」,匯聚北、中、南專家資源,攜手強化職業健康防護網。
本次研討會由屏東榮總與臺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共同主辦,課程涵蓋農藥中毒、化學品暴露、職業傷病防治與臨床急救等重點議題,吸引高屏地區急診、職業醫學與環境衛生等領域之醫療與專業人員熱烈參與,現場交流踴躍、氣氛熱絡。
屏東榮總院長王瑞祥表示,屏東作為臺灣重要的農業大縣,長期面對多元且複雜的職業健康風險,從農藥中毒、石化業暴露到心理性職業傷害,對在地居民健康構成嚴峻挑戰。退輔會此次整合臺北榮總毒物專業資源,特別邀請權威師資南下授課,結合臨床實務與最新醫療指引,全面強化南部醫療體系在化學品急性中毒、環境風險監測與職業性癌症防治等方面的應變能量。
本次課程由臺北榮總特聘教授楊振昌醫師親自擘劃,邀集多位來自全臺的職業醫學與環境毒物領域專家,深入分享寶貴的實務經驗。討論議題涵蓋打石工人塵肺症群聚調查、酚(Phenol)中毒事件剖析、環氧乙烷外洩的緊急應變與健康監測、無毒滅菌技術創新應用,以及農藥暴露與職業性癌症間的潛在關聯。這些來自職場現場的真實案例,深刻提醒社會:工作安全並非倚賴運氣,而應由制度與專業知識共同維護。
屏東榮總急重症醫學部部長張運德醫師特別指出,無論是工廠內部的化學品外洩,或農業現場常見的中毒事件,臨床急救皆需分秒必爭。第一線醫療人員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正確判斷與迅速反應,才能有效降低病患死亡風險與長期後遺症發生率。
除專業醫學交流外,研討會也觸及制度面長期存在的盲點。屏東縣勞動暨青年發展處林德輝前處長指出,儘管農業職災補償制度已由屏東縣政府率先推動並建立基礎,實務上卻仍面臨宣導不足、民眾認知有限的困境。許多農民在受傷時無法及時申請補償,反映制度雖已具備,卻尚未真正「走進基層」。他呼籲媒體與政府攜手推廣,加強宣導與服務窗口設置,協助農民理解並善用補償資源,真正落實保障勞動權益。
此外,他也提及,消防員作為災難前線的重要守護者,長年承擔高強度職業風險,卻普遍缺乏長期健康監測與職業病預防機制。這群平日被社會尊崇為英雄的工作者,在實務職災補償體系中卻常淪為被忽略的一群。他呼籲國家應正視各類職業的風險差異,建立更公平且具彈性的補償與預防制度,讓所有勞動者不再孤單地面對風險。
屏東榮總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陳弘哲也進一步說明,毒物急救與職場健康風險的防治,絕非醫療體系單方面所能承擔,而須仰賴產業端建立安全文化、公部門制度設計的完善,以及整體社會對勞動者健康議題的持續關注與重視。他指出:「每一位因中毒而就醫的病患,背後其實都反映出職場環境的潛藏風險與制度缺口。若無從源頭加以預防,醫療端將永遠只能在最後階段疲於搶救。」他也呼籲應透過跨領域對話,凝聚多方共識,攜手建構更全面的職業健康保障網。
王瑞祥院長在會末表示,屏東榮總身為高屏地區急重症照護與整合醫療的核心機構,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國內頂尖醫療中心的協作,定期舉辦高品質教育訓練課程,強化地方醫療團隊在毒物急救、職業醫學與臨床處置等關鍵領域的專業能量,為南臺灣打造一個更安全、健康的職場與社區環境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