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3歲的劉姓婦人從事髮藝工作40年,長期反覆抬手理髮導致雙肩旋轉肌腱完全斷裂卻不自知,以為肩膀疼痛是勞動常態,休息就好轉,去年她不慎摔倒骨折,被迫停業2、3個月,才警覺肩膀仍然疼痛,連穿衣服都困難。她至台中榮總求診,骨科醫師李坤燦為她進行微創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手術,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職業醫學科醫師林宇力協助評估並開立勞工保險傷病診斷書,使她順利申請勞保傷病補償,安心復健養傷。
劉姓婦人說,早期店裡生意好,每天長時間連續工作,肩膀痛時就甩一甩或捏捏。隨著症狀加重,下班休息也無效,她去按摩、推拿、針灸,甚至打針止痛,沒想到傷害來自理髮工作,錯失預防時機,最終只能動手術恢復。她感謝台中榮總的照顧,並在勞動節提醒勞工朋友,若懷疑疼痛與工作有關,應尋求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的評估建議。
台中榮總是勞動部認可的職業傷病診治醫療機構之一,並於112年榮獲「網絡醫院創新表現優良獎」及「全台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獎項。今年中榮協助勞動部職安署修訂旋轉肌袖症候群認定指引,參考國內外法規和文獻,使其更精確且實用。
根據台中榮總診治中心統計,113年最常見的職業傷害是手臂、肩頸疾病,占職業傷病給付案件32%。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兩年因手臂、肩頸疾病申請職業傷病給付的案件有緩升趨勢,112年達314件,113年達448件,占總申請案件逾2成。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也顯示,肌肉骨骼疾病是美國勞工最嚴重的職業疾病,約占所有職業病45%至60%。
林宇力指出,隨著工作型態改變,固定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大幅增加,手臂與肩頸疾病的發生率上升。相較國際數據,台灣職業傷病通報率仍低,顯示許多潛在個案未被發現,需強化職業病篩檢與早期介入機制。
林宇力呼籲勞工朋友關注職場健康,避免不良工作姿勢並適時休息,降低職業危害風險。他提醒,若出現疾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利早期治療與預防。勞工若懷疑罹患職業病,可至職業醫學科門診接受評估,保障權益。確診為職業病後,診治中心將協助向勞保局申請職業災害補助。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涵蓋職災醫療、傷病、失能及死亡等四大類補助,可減輕經濟負擔。
林宇力說,以旋轉肌袖症候群為例,營造人員、清潔人員、油漆工等需長時間(工作3個月至1年以上、每日至少半天以上時間) 且反覆或持續手臂上舉的職業,若離開工作場域後症狀明顯減輕,應警覺可能是職業傷害。根據《勞工職業傷害保險及保護法》,勞保局確認是職業病後,前2個月給付全額投保薪資,第3個月起給付70%,最長可提供2年補助。
此外,配合中榮智慧醫療的發展特色,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與嘉義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陸子強合作,首創開發出一套結合三維姿勢辨識與AI演算法的「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手機APP檢測系統」,主要目標在於有效預防職業相關的肌肉和骨骼傷害。
中榮職業醫學科主任詹毓哲表示,該APP系統準確度達100%,能有效辨識勞工的職業傷害風險值,並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個別化的細項改善建議,進一步達成預防肌肉骨骼疾病發生的成效。目前這套APP系統已可實際導入企業使用,預期將對職場健康管理產生實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