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暨陽明海運公司前董事長謝志堅18日在「2025年前瞻航運論壇」,以全球貨櫃航運市場趨勢分析為題進行專題演講表示, 低關稅、人工成本低且資源豐富的非洲地區,預計將在未來5~10年成為另一個新興製造中心,尤其是成衣業發達的埃及、肯亞、衣索比亞等擁有豐富石油與礦產資源的地區。2025年1至4月,這些國家的成衣出口占22%,其中約11%外銷至美國。
謝志堅也指出,為應對貨流變化,航商陸續採取航行船舶級距遞延效應(Cascading Effect),部分中大型船舶轉向區域航線配置,而中小型船舶則受當前市場歡迎,使租金維持高檔,船舶汰換率持續走低,因應航運量增加,新興和既有的港口需進行相當比例的擴建。
在市場供需變化,根據J.P. Morgan分析2026年全球航運市場的船舶供給預計將成長 3% 至 5%,而需求成長約 2%;Alphliner則預估新船將使2025年市場供給成長6.6%、2026年成長4%、2027年成長7.1%。
謝志堅提到,對於未來航運公司獲利性,J.P.Morgan於今年8月份報告中提及,2026年後的兩年內航商和運送人的前景依然艱難;雖歐洲港口壅擠導致全球運力減少4%成為常態;然而,若蘇伊士運河於2026恢復供應量同比(yoy)增加9%,若運河仍受限則2026年新船供應量增加4.1%, JOC認為船公司會利用各種方式減少艙位供給來盡量達到供需平衡,例如減速、減班或取消航班等常見作法。
匯豐銀行HSBC和英國Drewry,2024全球航運全年獲利約500~600億美元,針對2025年獲利情況則預期將有可能較去年下降45%~60%營運獲利(Operatingprof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