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安雙龍皇帝御米深受肯定 歷史典故加持在地品牌力

清朝防台灣誕生皇帝,進行破地理,大安區農會總幹事蔡建宗探查遺跡(其中之一神秘墓),再用心整合歷史脈絡,用最高級有機米生生產「雙龍米」,深受消費者肯定,成為大安地區極具指標性的精品米。(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第二期稻作已進入農忙收割高峰,大安地區稻田陸續轉為金黃,農民操作收割機穿梭田間,象徵著半年的辛勤耕耘即將結成成果。大安區農會總幹事蔡建宗表示,大安區多年來推動契作與產銷履歷制度,農民在種植、管理、用藥紀錄與田間操作上皆嚴格把關,使所產稻穀能穩定達到 CNS 最高品級。其中,以具歷史典故與文化意涵的「雙龍皇帝御米」最具代表性,米質透明度佳、口感香Q,上市以來深受消費者肯定,已成為大安地區極具指標性的精品米。

「雙龍皇帝御米」名稱源自大安地區流傳百年的地方傳說。昔時大甲溪水清澈如白蛇、大安溪色略黑如黑蛇,二溪環繞鐵砧山形似「雙龍搶珠」,被視為孕育帝王之地。沿線更有白鷺鷥洞、龍王石、虎家庄等地名,增添神話色彩。相傳清廷為壓止此地龍脈,曾在外埔興建蜈蚣堤、於國姓廟後建神秘空墓,內置三十六炭與七十二銅錢象徵天罡地煞。雖歷經百年,蜈蚣堤與遺跡仍在,地方傳說更使這片土地增添文化價值。

清朝防台灣誕生皇帝,進行破地理,大安區農會總幹事蔡建宗探查遺跡(其中之一神秘墓),再用心整合歷史脈絡,用最高級有機米生生產「雙龍米」,深受消費者肯定,成為大安地區極具指標性的精品米。(記者陳榮昌攝)

每逢收割期間,農會皆提供貼心的一條龍服務。從稻穀入地磅、填寫會磅單、濕穀取樣,到烘乾、儲存、加工與包裝銷售,全程均有專員協助。農民繳穀過程中,可至奉水區飲用茶水稍作休息;待稻穀全部繳交後,農會即時辦理結價,並於三天內完成款項匯入,讓繁忙的農忙時節也能快速、安心地完成交易。

大安地區因雙龍匯流、水質清澈,被視為天然「龍泉」。農會早年將在地稻米命名為「安泉米」,在蔡總幹事用心整合歷史脈絡,逐一探查破地理遺跡、把最高級有機米,導入契作及產銷履歷制度後,正式以「雙龍米」重新上市,多年來終獲得市場熱烈迴響,銷量更居大安地區之冠。

蔡建宗總幹事表示,農會將持續提升稻米品質管理,並強化品牌文化故事,期望讓更多消費者在品嚐大安米香時,也能了解這片土地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農民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吃得安心、健康,也能支持在地好米,讓屬於大安的好味道延續下去。」

航運船期表

中聯航運2025.11.18

中聯航運2025.11.18

陽明海運01-2025.11.18

陽明海運01-2025.11.18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