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淨零框架仍存不確定性綠色船舶投資有所降溫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受新造船市場整體需求趨緩及IMO《淨零框架》仍存不確定性影響,船東在未來燃料路線選擇上趨於謹慎,綠色船舶投資熱情有所降溫,航運業綠色轉型受阻。

《淨零框架》實施延後導致船東面臨政策不確定性的風險,許多船東正在等待IMO進一步明確政策方向和實施時間表,才能決定是否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或更新船隊。雖然許多大型航運公司已經開始投資替代燃料和零排放技術,但由於《淨零框架》延後,導致中小型船東仍在觀望,擔心過早投資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或是技術和市場條件不成熟。

值得觀察的是,上(十)月17日由於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反對意見強烈,特別是在《淨零框架》涉及的全球碳定價機制和燃料標準方面的爭議,IMO決定延後《淨零框架》決議,計畫在明(2026)年再次審議,這意謂著國際航運業將面臨更長時間的不確定性。

經歷了上半年創紀錄的訂單熱潮後,第三季度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訂單增速明顯放緩。據克拉克森數據,今年前三季全球總計1185艘、6120萬總噸的新船訂單中,多達336艘2900萬總噸為替代燃料船舶,佔比達到了47%,超過去年全年的45%。以訂單價值來計算,今年前三季全球新造船投資總計1054億美元,替代燃料船舶訂單價值551億美元,但比去(2024)年同期減少36%,所佔比例為52.2%。

統計指出,今年的替代燃料船舶訂單包括LNG動力船158艘、2110萬總噸,甲醇動力船54艘、620萬總噸,LPG動力船16艘、70萬總噸,乙烷動力船四艘10萬總噸,以及電池/混合動力推進船舶110艘、150萬總噸。

近年來替代燃料船舶在新船訂單中所佔比例一路攀升,從2016年僅8.2%上升到2021年的32%,2022年更達到史上最高的54.7%,在2023年一度滑落至41%之後,2024年又重新回到45%。

以船廠國而言,克拉克森資料顯示,2025年九月的替代燃料新船訂單絕大多數由韓國船廠承接,總計九艘58.25萬CGT,按CGT計算佔2025年九月替代燃料新船訂單的50.43%,接單量排名全球第一,接獲訂單均為LNG雙燃料船。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船廠九月份承接總計三艘2.82萬CGT替代燃料訂單,市佔率僅2.44%,其中LNG雙燃料船一艘0.65萬CGT、電池/混合動力船兩艘2.17萬CGT。

整體而言,按噸位計算,截至目前在營運船隊中能夠使用替代燃料或推進裝置船舶的比例已經提高到8.9%,高於2017年的2.6%和2024年年初的6.5%。在現有總計2605艘替代燃料船舶中,包括1490艘LNG動力船、81艘甲醇動力船、147艘LPG動力船、760艘電池/混合動力推進船,此外還有285艘採用其他燃料。

而在手持訂單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更是達到51.0%,高於2017年的11.4%和2024年初的48.7%。按噸位計算,手持訂單中36.1%為LNG動力船(1000艘),9.9%為甲醇動力船(338艘),1.9%為LPG動力船(139艘);此外還有約3.0%(約546艘)使用其他替代燃料,其中包括37艘氫燃料、60艘乙烷燃料、43艘氨燃料、17艘生物燃料和524艘電池/混合動力推進船舶,替代燃料船舶手持訂單總計2023艘。

隨著未來燃料選擇的不斷擴大,替代燃料預留船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在營運船隊中有611艘船為LNG-ready船,手持訂單還有221艘;同時,手持訂單中有316艘氨燃料預留(ammonia-ready)船,701艘甲醇燃料預留(methanol-ready)船和19艘氫燃料預留船。

航運船期表

萬海航運2-2025.11.11

萬海航運2-2025.11.11

七洋聯運2025.11.11

七洋聯運2025.11.11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