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洋促進行都市規劃 考量串聯愛河中游二岸

市議員張博洋認為,市府應思考如何串聯愛河中游二岸,成為文化與商業新聚落,進行整體都市規劃。(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張博洋廿四日認為,市府應思考如何串聯愛河中游二岸,成為文化與商業新聚落,比如將中都聚落、中都重劃區、磚窯場、濕地公園都囊括在步行十五分鐘的通勤範圍內,以「十五分鐘城市」的概念,進行整體都市規劃。

張博洋表示,愛河中游地帶的中都窯場雖已被列為國定古蹟,然而窯場產權屬唐榮公司,目前仍處於半封閉狀態,園區貼有施工公告暫不開放,過去僅在特定活動或小區域可供參觀,難以長期吸引人潮,也難帶動愛河中游段的發展。

張博洋指出,愛河中游二岸的中都地區及中鼓山,是早年高雄工業化的起點,許多工業遺構仍保存,只是荒廢閒置,而相較下游的觀光區與上游的住宅區,愛河中游段長期缺乏發展與吸引力,成為街友聚集與治安死角。

他說,但未來九如橋通車後帶來的交通便利,愛河兩岸生活圈將更加密切,愛河中游需有更好的都市發展規劃。然而,目前愛河中游二岸缺乏整體都市計畫與都市設計,市府應思考如何串聯二岸,進行整體都市規劃。

張博洋具體建議:規劃愛河產業文化廊帶,都市計畫與設計應考量愛河中游產業的歷史文化特性。加強中都與中鼓山的串聯,創造文化與商業共融街區,愛河二岸都市計畫應考量與對岸的連結。

張博洋也主張,中都窯場與田町倉庫、車站視為網絡節點,以步行動線、綠廊、單車道、街道美化進行串聯。強化沿線公共空間設計,並結合藝術裝置、在地文化符號、指標系統,使步行過程成為連續的文化活動。

張博洋強調,中都窯場與田町倉庫不該只是歷史的記憶,而應成為未來高雄文化再生的支點,讓愛河中游重新活絡,串起過去與未來的城市脈絡,打造屬於高雄的文化新聚落。

航運船期表

德秀德豐20251023

德秀德豐20251023

陽明海運02-20251023

陽明海運02-20251023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