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仁愛區龍安街、龍門里的盡頭有個許多年輕世代幾乎沒聽過的老地名「豆菜寮」,議長童子瑋說,這是因為早年居民利用井水種豆芽菜而得名,這裡凝聚了深厚的人情味,更是基隆在地文化的一部分;童子瑋強調基隆的發展不能只有大型建設,更要把社區的生活品質顧好,期盼老社區能與新機會一同成長。
童子瑋表示,「豆菜寮」當時有四口古井,如今僅存一口,井裡還能看見魚在游,長輩告訴他,那年代的水不只灌溉,也用來洗衣、洗澡,甚至停水時,大家都得來這裡打水,附近還有一間很大的豆腐店,專門做批發生意,再往上走就是供奉菩薩的龍華堂,以前觀音得道日,這裡熱鬧非凡,辦桌、歌仔戲、布袋戲都是社區的重要活動,這一帶山路很陡,早期居民挑水、拜拜都得靠雙腳走,卻也因此凝聚了深厚的人情味。
童子瑋指出,沿著今天的南榮路,還有一條水流舊稱「石硬港」,水質優良,因此孕育出豆菜寮一帶的農業生活,雖然這些名字漸漸淡出記憶,但對在地長大的居民來說,它們依然是很重要的生活經驗;像豆菜寮、石硬港這樣的地名,年輕人可能很陌生,但它們就是基隆文化的一部分。
童子瑋說,先前推動「南榮路人行道改善」,就是希望讓這條路,能成為更安全、舒適的環境,照顧到長輩、孩子以及每天通勤的居民,未來捷運通車後,不只帶來便利,也會帶進更多人潮,創造出新的商機,基隆的發展不能只有大型建設,更要把社區的生活品質顧好,當新的交通和商業進來時,老社區才能和新機會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