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許多年輕朋友可能對「牛奶寮」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在老一輩基隆人的記憶裡,這裡承載著滿滿的生活故事,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在道路的設計上卻隱藏著許多安全疑慮;議長童子瑋強調歷史記憶應與城市更新同行,未來將持續爭取更多資源,讓基隆每個社區不只承載歷史,更能擁有安心回家的路。
追溯到日本時代,牛奶寮原本是畜牧所,養了四、五十頭牛,專門供應牛奶。牧場最初位於西定路,後來才遷到現址,戰後則由台北畜產公司接管,如今大家熟悉的環保局一帶,就是當年的牧場範圍;童子瑋說,牛奶寮和附近的「豬灶」地區可說是基隆最早期開發的社區之一,不過,隨著時代發展,這一帶的道路設計以車輛為主,人行空間相對不足,例如南榮路的人行道狹窄,行人經常與大車爭道,隱藏許多安全疑慮。
「改善生活環境,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童子瑋強調,自從擔任議員以來,他便和里長不斷爭取相關改善,最終獲得近三千七百萬元經費,推動從自愛三路口至八堵隧道、全長近兩公里的人行環境改善工程。規劃內容包含人行道、排水、照明以及電桿地下化等更新設施,目標就是讓道路更安全、更舒適。
童子瑋表示,牛奶寮與豬灶象徵基隆的發展軌跡,而南榮路的改善工程,則是當代基隆人為城市留下的記憶,未來會持續爭取更多資源,讓基隆每個社區不只承載歷史,更能擁有「安心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