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0歲到六歲是嬰幼兒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情緒與社會互動能力逐漸萌芽的重要階段,為提升父母及照顧者對嬰幼兒心理發展的了解,強化親子關係連結、溝通能力與理解,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基隆市信義親子館合作辦理「嬰幼兒心理健康」講座。參加講座的嬰幼兒、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在臨床心理師的帶領下,學習如何讓嬰幼兒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探索各種情緒狀態、「情緒命名」及「感受接納」等親職技巧;並透過親子共同手作,學習使用簡單物品協助孩子自我安撫,共有十五位嬰幼兒及其父母或照顧者參加。
參與活動的黃媽媽興奮的表示:「我的小孩平常遇到問題就大哭,今天上完課以後,讓我知道原來孩子也有很多複雜的感受,要如何好好地陪他面對情緒?」
嬰幼兒在表達需求與感受時,常會因詞彙不足或缺乏調節能力而出現哭鬧、固執、依賴等行為,課程中在楊恩林臨床心理師的帶領下,父母及照顧者不僅學到如何讓嬰幼兒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探索各種情緒狀態,也學習到「情緒命名」、「感受接納」等親職技巧,及透過親子共同手作,讓父母及照顧者能在孩子情緒來襲時,可使用簡單物品協助孩子自我安撫,找回內心的平靜。

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嬰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家長覺察息息相關,協助家長了解嬰幼兒心理發展、提供適當的教養回應,是預防行為問題與增進親子關係的重要關鍵。基隆市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各項心理健康促進活動,讓家長在育兒旅程中能獲得更多資源與力量。
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有情緒低落、情緒困擾、壓力挫折、校園適應、人際問題等所造成的壓力,可撥打二十四小時免付費「一九二五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或社區,或致電心理衛生中心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