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教育部體育署最新一一三年運動現況調查,台中為六都排名中第二瘦,市民過重或肥胖的民眾占百分之三十八點四,優於全國平均百分之三十九點六,且已較前年減少百分之四點五。衛生局呼籲,父親節假期,衛生局特別提醒市民朋友,關心爸爸就從關心健康開始!維持健康體重是對整體健康的長期投資,「好好吃飯、好好運動」才是體位管理關鍵。
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父親節假期,許多家庭會安排外出聚餐,在聚餐時也別忘了維持飲食均衡,每日應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為了讓民眾利用拳頭、掌心即可暸解每餐六大類食物要吃的量,鼓勵大家搭配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衛生局表示,身體質量指數是透過身高與體重評估體位的一項簡易測量指標,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介於十八點五到二十四間為健康體位,當成人的BMI超過二十四就屬「過重」,若超過二十七就是「肥胖」,都需多加注意健康問題,除了維持健康的體重,也提醒民眾養成量腰圍的習慣,腰圍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
衛生局提醒,除了透過健康飲食控制熱量攝取及達成營養均衡外,建議國人每天應運動至少三十分鐘,每週至少一百五十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腳踏車、有氧體操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改善或維持心血管、呼吸機能以及骨骼肌肉健康,還能減少焦慮及產生愉悅感。從日常生活中實踐規律運動,例如外出多搭配大眾運輸增加步行時間、可以多走樓梯、少搭電梯,周末假日與親朋好友相約戶外活動放鬆身心,同時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