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自去年初於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地區啟動市民小巴服務,運量持續成長,尤其尖峰時段出現班班客滿盛況,連外籍老師都稱讚「有市民小巴真好!」。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民小巴四條路線齊發,上路迄今一年半逾五萬人次搭乘,突破過去公車「進不去、站設不到」的限制,高運量顯示民眾需求高,呼籲多多利用市民小巴,實現不分城鄉,人人可享友善交通網絡的目標。
葉昭甫表示,市民小巴行駛初期,被稱為董事長級的「黑頭車」外型讓民眾感到陌生,後來一試成主顧,轉化為受歡迎的超人氣公車,為開發偏鄉交通系統,改變公共運輸的服務思維奏效,從梨山幸福巴士、小黃公車到市民小巴,一步步擴展山海交通動線,民眾外出採買、就醫、訪友到接送學生,運量大幅增加,躍升為偏鄉最強的接駁神隊友。
葉昭甫說,九人座巴士方便穿梭於路況狹小或公車難以設站區域,許多駕駛來自海線地區,熟悉在地環境,達成「在地就業、在地服務」雙重效益,交通局與客運業並依搭乘情形滾動式調整接駁車次,尖峰時段人數增加,調派備用車輛支援,滿足通勤、通學需求,以一條路線每月服務近七百人次,四條路線至去年二月上路累計逾五萬搭乘人次。
獲金運獎偏鄉優良駕駛榮譽的市民小巴駕駛林銘彥表示,市民小巴上路後,除了當地居民搭乘,規劃外籍教師深化到偏鄉,有來自美國紐約、南非等國家的老師常搭乘市民小巴到校,讚許有如五星級公車,兼具機動性與便利性的友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