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27)日於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桃園監理站舉辦「520周年施政成果記者會」,向社會各界說明過去一年施政成果,展現政府落實「均衡台灣」、「人本交通」及「綠色運輸」政策的堅定決心與具體作為。交通部長陳世凱指出,交通政策的核心是為全民打造安全、便捷、永續的移動環境,不論是偏鄉離島、都市社區,抑或高齡與弱勢群體,均應公平享有交通服務與移動權利。
其中在加速雙空港建設、打造智慧港群方面:為加速實現南北雙空港願景,交通部全力推動桃園與高雄兩大國際機場升級與建設,打造臺灣通往世界的雙核心樞紐。位處北部的桃園機場,作為國家門戶,肩負連結全球的重要任務,今年北登機廊廳即將完工,第三航廈與第三跑道工程也正加緊趕辦,並於今年榮獲2025年Skytrax「全球最佳行李運送機場」等多項國際大獎,展現我國機場營運品質與國際競爭力。
南部的高雄國際機場,則於5月7日正式動土第一期航廈工程,未來完工後將成為推動大南方半導體S廊帶、強化新南向政策發展的重要交通據點,帶動南臺灣產業升級與國際人流往來。交通部將持續整合資源、加速建設,讓國人與國際旅客早日體驗更大、更好、更便捷的機場設施與優質服務。 在港埠建設方面,交通部亦致力於提升營運效能與智慧化水準,打造世界級智慧港口。高雄港去年底啟用全臺首座全自動化「第七貨櫃中心」,可同時停靠4艘2.4萬TEU級超大型貨櫃輪,展現臺灣港群智慧轉型實力;臺北港則積極發展智慧物流倉儲,基隆港郵輪旅遊市場蓬勃發展,2024年外籍旅客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展現港埠多元轉型成效。
落實「均衡台灣」理念,全力推動離島交通建設:交通部配合政府「均衡台灣」政策,持續強化對離島地區的港埠與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環境,提升觀光服務品質,縮短城鄉差距,推動區域共榮發展。
在綠島與蘭嶼地區,交通部啟動機場外觀風貌整建計畫,導入在地文化設計,打造順暢且富特色的旅運動線;蘭嶼開元港候船室工程將於今年動工,預計116年完工,年服務量可達20萬人次。澎湖地區則完成馬公1號與3號碼頭改善、旅運中心升級,並推動郵輪旅運中心新建及七美、望安機場整建,提升島際交通品質與旅運體驗。
金門機場114年完成跑道與導航設施招標作業,水頭港客運中心預計年底啟用,年旅客容量可達350萬人次,同時完成九宮與水頭港遊艇基礎建設與港區圍堤工程。馬祖地區持續進行北竿機場跑道延長與新航廈建設,提升霧季航班穩定性,南竿福澳港則完成浮動碼頭整建,東莒猛澳候船室已於5月完工啟用,東西莒各碼頭也正推動護岸與防波堤改善,全面強化海空交通安全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