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一度面臨美國政府301關稅威脅失守的中國大陸船廠接單,大陸船廠上(四)月份扳回一城,再度穩居接單榜首。
根據克拉克森公布數據,今年四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75艘、364萬修正總噸(CGT),按CGT計,比去年同期的836萬CGT減少56%,比前(三)月的200萬CGT則增加了82%,其中中國大陸船廠承接新船訂單51艘、251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為69%位居榜首,韓國船廠接單15艘、62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7%排名第二。
以單船CGT計算,大陸船廠承接的新船訂單平均每艘為4.92萬CGT,而韓國船廠訂單平均每艘為4.13萬CGT,大陸超出韓國近兩成,意謂著在四月份的訂單爭奪戰中,大陸船廠在接單質量上獲勝。相較三月份大陸船廠承接的新船訂單平均每艘為1.7萬CGT,韓國船廠的訂單平均每艘為4.8萬CGT,高出大陸2.8倍,明顯比中國船廠取得更多高端價值船舶訂單。
累計今年一至四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372艘、1259萬CGT,同比去年第一季的1056艘、2504萬CGT還大減50%,其中大陸船廠接單佔215艘、682萬CGT,市場佔有率59%,排名全球第,韓國船廠接單57艘、280萬CGT,市場佔有率22%排名第二。
以船價來看,今年四月份新造船價格略微下滑但仍處於高位,據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Newbuilding Price Index)為187.11點,比三月份的187.43點小幅下降,但比去年同期的183.92點仍高出1.7%。按船型比較,174000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價為2.55億美元,超大型油輪(VLCC)造價為1.25億美元;2.2萬至2.4萬TEU超大型貨櫃船價為2.735億美元。
今年以來,韓國造船業搶單態勢明顯,克拉克森統計,今年一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1艘、146萬CGT,其中韓國承接新船訂單13艘、90萬CGT,按CGT計以62%的市場佔有率奪得榜首,大陸船廠承接新船訂單21艘、27萬CGT,市場佔有率僅為19%屈居第二。在二月份,大陸造船業扳回一城,當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0艘、207萬CGT,其中大陸船廠承接新船訂單37艘、135萬CGT,市場佔有率65%奪回榜首,韓國船廠接單量七艘、29萬CGT,市場佔有率僅14%落居次席。三月份韓國又超過大陸重奪第一,當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8艘、150萬CGT,其中韓國船廠承接新船訂單17艘、82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55%再搶第一,大陸船廠接單31艘、52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為35較為遜色。
業界分析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2月底發佈的針對中國航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條款草案對新造船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一些國際航運公司因此重新評估其新船訂單。不過,隨著USTR在4月的宣佈了修訂後的港口費徵收計畫,減輕了對非中國公司擁有的中國建造船舶或新造船的收費,船東正在重返中國船廠訂船。
克拉克森統計指出,截至四月底止,全球手持訂單量為1.6046萬CGT,比三月減少了193萬CGT。其中大陸船廠手持新船訂單量達到9467萬CGT,以59%的市場佔有率續居第一,韓國手持新船訂單量3557萬CGT,市場佔有率22%仍落後大陸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