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航業公司董事會通過今(114)年第一季財報維持獲利,同時發布市場簡報及該公司營運概況與展望,其中涉及美國貿易代表宣告對中國大陸建造之船舶靠泊美國港口徵收額外之港口費,由於台航公司船隊均在日本建造,該措施對其並無影響。
另一方面,歐盟徵收船舶進出歐盟碳稅(ETS),2025年實施FuelEU Maritime溫室氣體排放罰款且每五年逐期調高,將促使更多船舶以經濟航速運行,致使船舶周轉率減少,有助於運價提升。
台航表示,美國貿易代表宣告對中國大陸建造之船舶靠泊美國港口,今年十月14日起徵收額外之港口費(載重噸八萬噸以下船舶豁免),就乾散貨船而言按每淨噸洽收18美元,每年上調五美元至33美元,該公司船隊均在日本建造,此項措施對台航公司無影響。
台航展望今年運價,紅海亞丁灣航道危機如果提早結束,航道恢復會造成船噸需求減少對運價不利,但烏、俄戰爭如能提早結束,龐大的重建需求將會對中、小型船舶船噸需求有明顯的助益,另外必須注意的是,美國川普政府的貿易及高關稅政策對國際經貿及全球航運市場所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故今年整體運價是否會較去年為高,較難預測。但中、長期而言,未來三年新船運能成長有限,再加上2023年開始IMO針對現有船實施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措施,已導致部份船舶開始減速因應,2024年歐盟徵收船舶進出歐盟碳稅(ETS),2025年實施FuelEU Maritime溫室氣體排放罰款且每五年逐期調高,將促使更多船舶以經濟航速運行,致使船舶周轉率減少,有助於運價提升。
該公司談到IMO MEPC(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3屆決議,預計將自2028年起實施溫室氣體燃料強度(GFI),嚴格規範船舶所使用燃料每單位能量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GHG)排放量(gCo2eq/MJ),並制定未達標相關罰則。台航公司為強化現有船隊競爭力,持續加速汰舊換新,除113年初已訂造兩艘四萬載重噸散裝新船,預計2026上半年交船營運外,114年初另訂造兩艘6.4萬載重噸散裝新船,預計2028年第三、四季交船,目前於日本建造中之散裝貨輪共有四艘。
台航說明,今年第一季營收新台幣10.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當,營業毛利3.9億元較去年減少0.44億元(-10.16%)。去年底至本年初,中國大陸對原物料需求減緩以及中、美關稅貿易戰升高,散裝運價走勢低迷,台航營收及獲利表現因而受到部分影響,所幸自二月中旬起散裝運價因南美穀物出口逐漸進入旺季已開始反彈走升。再加上台航公司散裝船隊租約部分採固定日租、部分隨運價指數浮動或半浮動且設租金上下限等方式配置,得以因應年初市場運價疲弱,第一季維持獲利EPS 0.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