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理事長孫健萍廿七日表示,校園霸凌是一項長年難解且日趨嚴峻的課題,霸凌除了從小學到大學校園外,已逐步蔓延至職域及社會各角落,台灣必須採取三項「正念」教育與社會政策,穩健地按照四個步驟推動,才能針對病灶,有效緩解校園霸凌。
孫健萍建議:被霸凌者應從「正念」著手,當面對社交焦慮或同儕排擠時,師長或親友應協助被霸凌者理解、接納與部分人不合的現實,被霸凌者可嘗試減少瀏覽社群媒體的時間,降低網路社交焦慮;並透過樹立積極、正向的人生目標,勇於付諸行動,以讓生活更加豐富、多采,追求活出自我、成就自我理想,以日漸強大的心理素質與能量,來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孫健萍主張:「正念」防治校園霸凌應有「保護高風險群」、「輔導霸凌者」、「強化學校、家庭與社會連結」及形塑「防治霸凌」的社會氛圍等四個步驟。並落實下列三項教育與社會政策:
一、深化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間的溝通與連結。二、強化在職教師「正念」防治網路霸凌的知能,並健全校園霸凌輔導與預防機制,落實法治教育—尊重彼此的差異性、營造互助正向的氛圍。三、透過社會及學校教育來淨化人心,形塑「反霸凌、反歧視」的社會氛圍,進而推廣公共服務、培養兒少及青年的社會使命。
孫健萍強調,每個人都有可能不小心成為霸凌者,或在下個人生階段變成被霸凌者;一旦碰上了,能用愛、善良與堅強,培養自我癒合的「原力」,才能有效緩解校園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