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自2014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持「以兒童及家庭為中心」的理念,提供涵蓋新生兒科、一般兒科、重症醫療及次專科的全方位服務。過去11年,醫院不僅是中部最重要的兒科醫療重鎮,更以專業與創新精神,在臨床照護、研究發展、人才培育等面向不斷邁進。1日舉辦「11週年院慶感恩音樂會暨特色醫療記者會」,邀請病童、家屬與各界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守護兒童健康的歷程。
院慶活動由院長王志堯開場,回顧醫院11年來,無論是新生兒照護、癌症治療、罕見疾病診療及重症醫療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致力於兒童醫療的發展。院慶重點之一,是分享新生兒高風險治療及照護成果。由新生兒科蔡明倫醫師帶領的跨醫療團隊,整合腎臟科、心臟科、眼科、耳鼻喉科、營養科與復健團隊,成功為「羊水過少」合併多重器官問題的高風險早產兒提供完整治療與照護。
女嬰小涵(化名)於孕期第18週即診斷出「羊水過少、疑似腎臟發育不全」,小涵的父母在孕中期面對艱難抉擇,最終選擇與醫療團隊共同努力面對治療。小涵於產期28週早產出生,體重僅1,100公克,出生即合併呼吸窘迫、先天性腎臟病、動脈導管未閉(PDA)及聽力受損。團隊依循標準化新生兒照護流程與個別化腎臟功能監測,並在評估心肺與全身情況後,安排心導管手術完成動脈導管栓塞,降低心肺負荷、促進呼吸與循環穩定;同時由營養與復健專業介入,協助體重成長與肌力發展,並由眼科、耳鼻喉科密切評估與追蹤相關併發症風險。歷經113天、新生兒加護與過渡病房的系統性照護後出院,並在門診持續追蹤迄今,整體情況穩定。
另1案例來自兒童胸腔科。由宋文舉副院長率領醫療團隊,成功救治患有罕見且會致命「氣管口腫瘤」的3歲女童小歆(化名)。小歆因出現感冒及合併嚴重吐血症狀而送醫,在他院治療未果而輾轉至本院就診,檢查發現喉部氣管口有1顆巨大褚紅色腫瘤完全堵塞氣管口,隨時面臨呼吸阻塞危急狀況。醫療團隊經與家屬詳細討論後,因顧慮小歆無法安全地再去做其他(電腦斷層)檢查及危急緊迫性,最終採取「宋氏呼吸法」,搭配軟式氣管鏡與雷射消除手術將腫瘤切除,短短40分鐘即完成手術,並維持呼吸穩定,讓小歆完全免於氣管切開。術後僅一週便能出院,後續追蹤也顯示氣管口結構恢復正常,腫瘤未再復發。軟式氣管鏡併宋氏呼吸法為小歆術後提升照護效果,也維持全家生活品質。
音樂療癒傳遞祝福:愛與希望同行
為增添院慶溫馨,特別邀請南投高級中學音樂班師生帶來義演的感恩音樂會,透過合唱與管弦樂表演,讓悠揚樂聲在會場中迴盪,象徵醫院11年來孕育出的愛與希望,也讓許多在場的病童與家屬,隨著音樂露出笑容,氛圍感人至深。
王志堯表示,兒童醫院將持續以「智慧醫療、兒童親善」為核心,積極推動醫療服務、人才培育或研究創新,秉持著一貫初心,努力不懈與持續精進的精神持續在兒童醫療領域深耕。未來將持續強化特色醫療、推動教學研究,打造更溫暖且專業的醫療環境,為每1位孩子與家庭帶來希望與健康,期望醫院不僅是台灣的兒童醫療重鎮,更能成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級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