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竊走的孩子—世界兒童人權特展》臺灣眷村文化園區轉角壹貳壹登場

《被竊走的孩子—世界兒童人權特展》即日起在臺灣眷村文化園區轉角壹貳壹登場。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國家人權委員會、德國「聯邦處理東德獨裁政權基金會」與「伊麗莎白凱斯曼基金會」以兒童權利為旨,共同策劃國際合作展覽《被竊走的孩子—世界兒童人權特展》,五日起在臺灣眷村文化園區轉角壹貳壹展示多國因政治動機的兒童綁架事件,受害者在各自歷史背景下的真實故事,引領大眾思考兒童的權利問題。

五日開幕式中,德國「聯邦處理東德獨裁政權基金會」執行長安娜‧卡明斯基博士指出,失去丈夫的妻子稱遺孀,失去妻子的丈夫稱鰥夫,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孤兒,但是失去孩子的父母我們有什麼稱謂呢?父母、群體、社會最大的恐懼是失去孩子,全球威權政權利用這樣的恐懼施加壓力,不只涉及政治性壓迫,有些例子更是群體再教育。

她說,透過展覽內容可以看到家庭或社會遭受到的痛苦,但也藉由顏色、展板設計,讓觀展後相對不會太沉重。

國家人權委員會執行秘書鄒筱涵執秘說,希望透過展出的《世界人權宣言青少年版》、轉型正義的歷史的認識,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自由民主的珍貴。

高史博副館長李旭騏強調,博物館作為非正式教育與人權意識推廣的重要前哨,高史博長期推動高雄市人權教育與歷史記憶保存,除了館內的二二八常設展,亦曾策畫「美麗島」、「海外人權」與「李敏勇」等主題特展,管理營運戰爭與和平紀念館、柯旗化故居等人權相關場館,並出版相關研究刊物、策辦人權推廣活動。

他並希望此特展為起點,未來可以有更多展覽、活動的合作機會。

兒童人權特展以文字、影像、口述歷史等方式,多面向展陳手法,深化議題張力、提升人權教育意涵,也凸顯兒童作為人權主體的具象存在,強化社會對兒童生存權、身份認同權、受教育權與家庭連結的反思,同時讓觀眾從不同歷史脈絡中瞭解兒童權利被侵害的複雜樣貌,展期至十一月二日。

航運船期表

陽明海運01-2025.09.05

陽明海運01-2025.09.05

萬海航運02-2025.09.05

萬海航運02-2025.09.05

航運新聞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