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兩大國家級機構的首度合作新篇章;未來,雙方將共同推動聯合課程、科普展覽共創、青年人才培育基地等多元合作模式,並承諾深化合作,攜手打造具國際視野的科教整合平台,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應用,推動台灣邁向科學知識全民共享的社會。
李志鵬校長指出,中山大學與科博館在標本收集、典藏借閱及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長期合作密切,成果豐碩;雙方共同研究更揭示了引發海膽荒礁現象的關鍵物種「梅氏長海膽」實際包含端白長海膽、琉球長海膽及梅氏長海膽三個不同物種。此研究成果已促使屏東縣政府規劃更完善的小琉球長海膽管理規範,進一步深化海洋生態保育工作。
李志鵬進一步表示,科博館是「國家十二項建設」中,文化建設項下,首座建設的國立科學博物館。每年參觀人數位居全台灣博物館的第二名,是公共教育的成功典範。
科博館與中山大學在理工、海洋及人文社會領域的教研能量相得益彰;雙方期待透過此次合作,推動更多跨領域創新研究,並建立兼具實務與理論的教學與人才培育模式,共同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應用。